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主办单位: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电力系统装备》杂志社
创刊时间:2002年
开本尺寸:16开本
语言种类:中 文
出版周期:月 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发行范围:公开发行
网  址:dlxtzb.cn
投稿邮箱:dlxtzbbjb@163.com

本刊声明

       凡投稿本刊的稿件,作者文责自负,确保稿件不涉及保密事项,署名无争议。对于以任何形式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作者应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来稿凡使用,即视为全体著作权人同意将所投稿 件的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给本刊杂志社。本社可以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使用,特此声明!

编辑部公告

通知:敬请各位作者注意,本刊诚征优秀学术稿件,来稿必须为原创稿,不得抄袭和篡改他人作品。凡是投稿本站正在审核期的文章,请勿一稿多投。审稿期限一般二到三个工作日,作者可以随时在本站作者查稿系统中输入文章编号,查询稿件审核情况。

拥抱人工智能 共绘未来教育

来源:本刊杂志社        点击: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7日

5月14日至16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部门负责人、国际组织负责人、国内外大中小学校校长和师生代表、数字技术企业代表以及专家学者等齐聚江城,共商全球数字教育的未来,回应联合国全球教育变革倡议。

大会的主题为“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从大会现场到全球教育数字化成果展,再到湖北4所不同类型学校的现场观摩点,“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成了大家谈及最多的话题。

未来课堂引领多方变革

“发现休眠中的‘祝融号’火星车,请组织救援。”“收到任务,计划制作一辆智能火星救援车。”5月14日,在武汉神龙小学湖畔校区观摩点,同学们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火星车救援挑战,吸引了参会观众的驻足观看。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全球教育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深度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已成为广泛共识。

教师是教育数字化的“软实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至关重要。“智能时代,硬件和软件不断发展,学生们学习途径持续拓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机遇。”英国教育部国务大臣史蒂芬·摩根介绍,英国已公布学校技术应用新计划,通过持续的专业发展项目,帮助教师把握机遇,包括开发相关资源和指南,助力老师安全、有效地使用人工智能。

柬埔寨副首相兼教育、青年和体育部大臣韩春那洛认为,技术的真正力量不在于简单应用,而在于和教学过程的智能融合。必须超越对现有教学做法的数字化复制,释放人工智能在教育体验变革中的巨大潜力。

中国智慧融入世界方案

在高等教育现场观摩点,只见工作人员手持三维扫描装置,短短数秒就将一块耐火砖转化为数字模型,并在虚拟空间中完成砌筑仿真与机械臂运动控制。这是武汉科技大学联合中冶集团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耐火材料智能砌筑机器人平台。依托该平台,该校构建了“数字孪生+现场实训”沉浸式教学场景,形成“虚拟仿真—实操验证—智能优化”的闭环训练链,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机器人运动控制核心技术。

“AI与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全球趋势,技术赋能必须与教育本质同频共振。”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说,智能时代的教育已经到来,过去以知识为重的教育,要转变成以能力为重的教育。

俄罗斯贝加尔国立大学校长格里布诺夫·奥列格·帕夫洛维奇说:“未来,如何使用数字化技术将成为重点。我们希望能学习借鉴一些中国好经验,把技术融合到教学中。”

“在STEM教育背景下,人工智能不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科学与创新部部长康拉特巴伊·沙里波夫希望,各国、各高校、产业界及专家就人工智能在STEM领域的理解与责任展开对话,交流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和数字平台的经验,推动STEM教育创新方法,共同创造一个技术与教育齐头并进的未来。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智能时代、教育何为”是我们需要共同回答的时代课题、世界课题。中国将以数字教育为纽带,与世界各国一道,树立教育发展新标准,开辟数字教育新路径,共同促进全球教育发展与变革。


杂志社地址:中国 北京市朝阳区德胜门外北沙滩1号(100000)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